立国虽然能为同盟带来官职系统升级和国土保护等优势,但同样存在一些潜在弊端需要玩家谨慎权衡。立国后同盟内部管理复杂度显著提升,原本简单的盟主、副盟主结构转变为包含君主、丞相、太尉等多层官职体系,这种官僚化转变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下降。部分同盟因成员对官职分配不满而产生内部矛盾,影响团队协作稳定性。
国土保护机制虽然能防止敌对势力通过俘虏领地快速扩张,但同时也限制了己方的战术灵活性。处于国土范围内的成员被俘虏后,敌方必须重新镇压才能利用该领地,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己方行动。当需要调整战略布局时,国土保护可能成为双刃剑,导致同盟在快速应对战场变化时受到制约。
立国需要消耗同盟大量资源和时间成本。申请立国后需等待24小时才能完成流程,在此期间同盟无法进行其他重要战略调整。占领并维持郡城作为立国条件,意味着同盟必须长期投入兵力防守,可能分散主力部队的作战能力。部分资源较弱的同盟因此陷入被动防守状态,影响整体发展节奏。
成为国家实体后,系统默认将其置于更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周边势力可能因忌惮而提前联合压制。立国同盟常被视为区域强权,容易成为多势力联合攻击目标。这种外交环境变化要求管理者具备更高战略眼光,否则可能陷入多线作战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