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队系统的核心在于理解兵种特性和战术协同。陆军编队通常以坦克为核心,搭配炮兵、歼击车等辅助单位形成攻防体系。防御战推荐坦克+炮兵+歼击车组合,攻城战需加入攻城车和步兵,遭遇战则需要保持机动性并保留反装甲能力。炮兵必须配置在前排单位提供的视野范围内,否则无法发挥射程优势。不同兵种存在明确的克制关系,例如反坦克单位专精对抗装甲目标,而火箭炮对车辆单位具有4倍伤害加成。
编队操作需注重阵型布置与战术指令。攻城车必须保持120距离的安全站位,避免被炮塔优先锁定。当部队士气即将耗尽时需及时撤回休整,否则会导致兵力持续损耗。合并部队功能可在基地外直接执行,而扩充编制需返回基地操作。部队人数上限受战场等级和统帅领导力双重影响,占领25级以上城市可额外增加2个编队上限。运输部队时需根据距离选择陆军行军、空军空运或海军舰队运输,后两者适合大批量远距离投送。
指挥官可将个人城市改造为军团城市,生产更高级的军备。通过商业区实现资源调配,在军需部完成补给共享。典型战术包括闪电战突击、城市攻坚梯次配置以及航母偷袭等特殊战法。侦察车在编队中承担关键视野支持,其移动侦查能预防敌方援军包抄。失去制空权的编队会丧失50%以上作战效能,必须配置防空单位或争取战斗机护航。
资源管理直接影响编队持续作战能力。重点升级钢铁和橡胶产能,加速水晶优先用于关键建筑。军官属性应与主力兵种匹配,科技研发需集中强化特定方向。主线任务提供的资源奖励能显著缓解中期产能压力,但需注意人力分配要为后期预留余地。野外资源点特别是橡胶产地需要优先控制,这是维持装甲部队运作的战略物资。